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InsuranceKeeper保險管家

5大投保前必要知識



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是家庭規劃重要的一環,但保險類別眾多,背後有很多理論和知識,在此和大家分享下投保前知的5大要點。



(1)可保性

在投保任何保障產品時,保險公司會衡量受保人的身體狀況或病歷 (即是「可保性」),如曾患病或有入院記錄,有機會出現不保身體某部分或被拒保。


例子(1):剛出生的嬰兒不幸患上先天性心漏症,有較高風險出現肺部出血及心臟衰竭。如果父母想幫嬰兒投保,即使願意用超過十倍的保費購買,保險公司都很大機會不會受理。


例子(2):一位30歲的男士在投保前曾進行腸鏡檢查,在過程中發現兩粒良性瘜肉並已切除。不過由於他將來患有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所以即使他繳付的保費和同齡投保人一樣,保險公司也會不保他的腸部。



(2)儲蓄和非儲蓄成份保險的分別

儲蓄成份保險保費由投保時歲數而訂,愈年輕愈平宜,之後保費維持不變,只要在指定供款年期內完成供款,便可獲得終身保障,並可在供款期後可連本帶利取回供款,而保額也會隨年期而增加,以應對通脹。


非儲蓄成份保險保費每年按年紀調整,年輕時保費較低,槓桿性較大,不過只保障到85歲,亦不能取回任何已繳保費。


兩種保險各有用途,不能互相替代。儲蓄成分保險應在年輕和工作黃金期時購買,因為能保障終身,而回報和保額亦有足夠時間滾大以應對退休生活,因此儲蓄保險就會是個人終身保障規劃的骨幹。


非儲蓄保險沒有供款年期,每年續保,購買時期彈性較大,一般會因應投保人當時特定需要而買,例如在買樓後應投保非儲蓄人壽保險,該保額應該與按揭負擔金額一樣,萬一身故都不用家人負擔。


(小貼士:一些網上保險公司或小型新公司的廣告會呼籲只購買非儲蓄保險,原因是營運儲蓄保單背後需要龐大投資團隊和大量精算專家,但這些網上保險公司或小型新公司一般擁有較少資源去營運,所以才會有這種呼籲。)



(3)紅利實現率

為了保障消費者, 保險業監理處在2017年1月1日起規定所有保險公司必須披露由2010年開始生效的所有分紅壽險產品的「紅利實現率」,及把往後公司的投資表現清晰並透明地供消費者查閱。


紅利實現率是指每項含有儲蓄投資成份產品中,非保證成份的表現是否如期達到原本計劃書中所顯示。紅利實現率如為100%,即代表該保險公司該年的非保證成份達到如期效果。如想投保任何儲蓄產品,投保前一定要留意清楚。


(披露紅利實現率這項規定是因為當時一間大型保險公司的儲蓄保單實際表現只有計劃書內的4-5成,令不少投保人大失預期,為免再有投保人被計劃書誤導,因此保險業監理處作出此規定。)



(4)癌症定義

不少投保人買危疾保險都是為了針對癌症,但要留意的是不同保險公司對癌症的定義有所不同,會導致投保人/受保人在患病後得不到預期賠償。


一般保險公司的癌症定義分為兩類別:

(1) 癌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並侵略其他細胞 – 即是癌症第一期

(2) 癌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並擴散 – 即是癌症第三期

假若不幸患上癌症第一期,但原來選購的保險公司為第(2)類的癌症定義,便不獲賠償,就要等到癌症惡化成第三期才能獲得賠償。


投保人選購危疾產品其實都是希望能在不幸患上大病時即時獲得一筆過賠償,作為當下家人和自己的生活開支和醫療費用。因此投保前真的要理解清楚。



(5)賠償方式

保險賠償方法分為三個類別:


一筆過賠償:例如人壽、危疾和意外死亡斷肢保險,公司會一筆過賠償,而賠償金額是投保人自訂的保額。


實報實銷:例如住院醫療和意外醫療保險,投保人/受保人申請索償時,需提供治療收據給保險公司作賠償。


津貼型:例如住院現金入息和意外入息津貼,發生事故或疾病時,會以津貼現金形式賠償給投保人/受保者,賠償金額由投保人而訂。


各位投保前要了解清楚5大要點,投保時就能安心又放心地幫自己和家人規劃重要的終身保障。


歡迎查詢

聯絡我們的理財顧問了解更多


bottom of page